1. AML疾病简介配资网站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起源于髓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其重要特点是髓系原始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和积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AML是中国最常见的白血病亚型,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80%,中国的年发病率约1.6~2.3/10万,每年新发病人2.4万例。AML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生存率较低。其中,60岁以下AML患者5年生存率为35-40%,60岁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为5-15%。
2. FLT3基因简介
AML多起源于尚未分化为白细胞的骨髓原始细胞,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促使髓系干细胞分化受阻,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是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 Kinase,RTK)家族成员的原癌基因,其表达的蛋白结构包括5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1个近膜区(JM),以及胞内由激酶插入区分隔而成的两个酪氨酸激酶(TK)区, 对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看至关重要的作用。FLT3突变是AML迄今已发现的基因突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30%左右的成年AML患者会出现FLT3基因突变,其中FLT3 ITD突变是最常见类型,伴有该突变的AML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复发风险增加,总生存期缩短。
展开剩余89%图2. FLT3基因结构
FLT3的配体FL从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骨髓间质细胞释放后,与FLT3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受体,导致受体同源二聚体化和自体磷酸化,从而通过PI3K-AKT/RAS-MAPK/STAT5信号通路活化引发一系列生长和分化调控。
图3. FLT3激活机制
FLT3基因突变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近膜结构域的内部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点突变或缺失(FLT3-TKD)。ITD突变是FLT3最常见的一类突变,占65%左右,是指在基因近膜结构域(JMD)插入了一段串联重复序列,通常发生在JMD的精氨酸残基595附近,位于14和15号外显子上,插入的位点和序列多种多样,长度一般为3~400bp不等,它总是以三的倍数出现,保留了转录本的阅读框(ORF)。插入的重复序列导致FLT3在无配体结合的情况下发生二聚体化并持续自我磷酸化,增强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使得下游信号通路(RAS/MAPK、PI3K/AKT等)持续激活,导致细胞增殖失调,促进AML疾病的发生发展等。FLT3-TKD突变常发生在激酶结构域II,通常为氨基酸残基的突变、插入或缺失,常发生在基因的20号外显子上,主要的突变位点有D835、I836等,与FLT3-ITD相似,FLT-TKD突变同样导致下游增殖途径的激活,导致疾病的发生。
ITD和TKD两种突变FLT3分子均是通过不依赖配体的二聚化和反式磷酸化激活的,突变型FLT3诱导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破坏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并与疾病进展相关。
3. FLT3基因突变与AML靶向药用药指导
目前,AML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对AML生物学和治疗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促成了新的治疗靶点的发现以及多种新药的获批,治疗选择的改善也与患者反应和生存率的逐步提高相呼应。在 AML 的治疗中,FLT3突变是一个重要的预后不良标志,携带 FLT3 突变的 AML 患者通常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和更短的生存期,如今在强效FLT3抑制剂的作用下取得了更好的治疗结果。
目前主要的FLT3靶向药包括第一代FLT3抑制剂米哚妥林和索拉非尼,以及第二代FLT3抑制剂吉瑞替尼,奎扎替尼和在研的克立福替尼。
2017年Midostaurin(米哚妥林)被美国FDA批准与标准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原发的含FLT3突变AML患者。Midostaurin(米哚妥林)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受体,如野生型FLT3,FLT3突变型激酶ITD和TKD,KIT(野生型和D816V突变型),PDGFRα/β以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PKC)。米哚妥林(Midostaurin)抑制FLT3受体信号传导和细胞增殖,并诱导表达ITD和TKD突变的白血病细胞以及过表达野生型FLT3和PDGFR的细胞凋亡。它还可能抑制肥大细胞中的KIT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和组胺释放(并诱导凋亡)。在有717名先前未接受过AML治疗的患者参与的随机试验中,接受米哚妥林(Midostaurin)联合化疗的患者比单独接受化疗的患者活得更长,尽管无法可靠地估计出特定的中位存活率。此外,与单独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中位数为3个月),接受米哚妥林(Midostaurin)联合化疗的患者出现某些并发症(治疗后60天内未能达到完全缓解、疾病进展或死亡)所经历的时间更长(中位数为8.2个月)。
图4. 米哚妥林(Midostaurin)疗效检测-生存率
2018年Gilteritinib(吉瑞替尼)在日本和美国相继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单药治疗携带FLT3突变的复发/难治性AML的FLT3抑制剂。2021年1月30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富马酸吉瑞替尼片(gilteritinib,Xospata)上市,用于治疗采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检测到携带FLT3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耐药)AML成人患者。吉瑞替尼靶向FLT3-ITD和FLT3-TKD,潜在受益患者更多。Gilteritinib获批基于三期ADMIRAL试验结果,该结果已经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比起接受挽救化疗的患者,接受吉瑞替尼治疗能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接受吉瑞替尼治疗的病患总生存期中位数为9.3个月,而接受挽救化疗者为5.6个月[风险比 = 0.64 (95% CI 0.49, 0.83), P=0.0004]。
图5. 吉瑞替尼与挽救化疗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
2019年Quizartinib(奎扎替尼)在日本获批上市。Quizartinib是一款双芳基脲类FLT3选择性抑制剂,2018年曾被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AML的治疗。研究显示,Quizartinib可显著抑制其AML细胞中FLT3磷酸化,对复发/难治性AML细胞的IC50值达0.3 nM,目前已成为临床上首选FLT3抑制剂。在III期QuANTUM*-First试验中,将口服FLT3抑制剂奎扎替尼(quizartinib)加入一线化疗后,新诊断的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总生存期(OS)延长了1倍以上。与单独化疗相比,奎扎替尼+化疗降低了22.4%的死亡风险。在超过39个月的随访中,奎扎替尼组的中位OS接近32个月,而化疗组为15个月。
克立福替尼是东阳光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特异性的FLT3抑制剂,拟定适应症为FLT3-ITD突变的AML。该药通过干扰FLT3-ITD突变驱动的细胞无限增殖及抗凋亡机制,达到有效治疗AML的目的。目前,克立福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AML正在国内进行III期临床,是国内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国产高选择性FLT3抑制剂,研发进度领先,有望填补国内靶向治疗空白。与此同时,其联合化疗针对初治AML患者的Ib/II期临床也正同步开展,展现出全面覆盖不同治疗阶段的潜力。
临床前数据显示,克立福替尼对激酶FLT3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克立福替尼最低起效剂量为0.5mg/kg/d,在中剂量(1.5mg/kg/d)即可引l起肿瘤完全消退,且在停药后可维持肿瘤完全消退的状态。临床结果显示,针对既往仅经历一线治疗的FLT3-ITD(+)的AML患者,相较于在研同靶点药奎扎替尼 (基于非头对头数据),克立福替尼40mg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部分血液学恢复率 (CR/CRh率)(30.8%VS11%)、CR率(7.7%VS4.1%)均更优;在安全性方面,克立福替尼导致QT间期延长的心脏毒性安全风险较奎扎替尼更低。克立福替尼在临床前及临床I期研究中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良好的安全性,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图6. FLT3结构及药物靶点
4. 迈杰FLT3-基因突变检测解决方案
随着不断增多的新一代FLT3抑制剂的开发和上市,FLT3基因突变状态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和越来越多的需求。
目前检测FLT3基因突变的方法主要有荧光PCR-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Sanger法,NGS等。其中Sanger法灵敏度偏低,只能检测到10%~20%以上的突变;NGS法检测长度一般为300bp左右,ITD突变插入长度在3-400bp左右,对于长片段测通较困难,NGS会产生一些长片段插入突变的漏检,而荧光PCR-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FLT3基因突变,具有灵敏度高(与NGS接近),检测范围广,可检测3-400bp插入突变的优势。
迈杰转化医学研究(苏州)有限公司应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自主研发了FLT3-ITD,TKD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范围覆盖ITD及TKD常见突变热点,可用于AML预后分层及FLT3靶向药的用药指导。本试剂盒灵敏度高,可检测低至1%~2%的ITD/TKD突变,检测速度快,一天内可出结果。
该FLT3产品既可满足药物开发过程的探索性研究的检测需要,也可作为相应靶向药物的伴随诊断试剂产品原型。
图7. FLT3突变检测流程图
产品优势
1、检测范围广:覆盖ITD(3-400bp插入突变)及TKD常见突变热点(D835 、D836),可用于AML预后分层及FLT3靶向药的用药指导
2、检测灵敏度高:可检测低至1%~2%的ITD/TKD突变
3、检测周期快:两天内可出结果
参考文献
[1] Miller KD, Nogueira L, Mariotto AB, et al.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19[J]. CA Cancer J Clin, 2019, 69(5): 363-385.
[2] Kottaridis PD, Gale RE, Frew ME, et al. The presence of a FLT3 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adds important prognostic information to cytogenetic risk group and response to the first cycle of chemotherapy: analysis of 854 patients from the UnitedKingdom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ML 10 and 12 trials[J]. Blood, 2001, 98(6): 1752-1759.
[3] Rnnstr J.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 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Implications[J]. Physiological Reviews, 2019(3):99.
[4] Halahleh K , Taqash A , Abdelkhaleq H , et al. Analysis of FLT3-activating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Jordan: association with FAB subtyp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ubgroups with poor prognosis[J].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and Leukemia, 2021(23).
[5] Blood (2022) 139 (23): 3366–3375.
[6] Stone R M , Mandrekar S J , Sanford B L , et al. Midostaurin plus Chemotherapy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a FLT3 Mutation.[J]. N Engl J Med, 2017:454.
[7] Dohner, H, Andrew H. Wei ,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ML in adults:2022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anel on behalf of the ELN [J]. Blood, 2022, 1345-1377.
[8] Nitika, et al. Cancers (Basel). 2022.
[9] Zhao J, Agarwal S , Ahmad H , et al. A review of FLT3 inhibitor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 Blood reviews, 2021:100905.
[10] 张苏江, 李建勇, 施静艺,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7(2):124-126.
[11] Cancers 2022, 14(5),1164.
[12] Döhner H, Estey E, Grimwade D, Amadori S, Appelbaum FR, Büchner T, Dombret H, Ebert BL配资网站, Fenaux P, Larson RA, Levine RL, Lo-Coco F, Naoe T, Niederwieser D, Ossenkoppele GJ, Sanz M, Sierra J, Tallman MS, Tien HF, Wei AH, Löwenberg B, Bloomfield CD.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ML in adults: 2017 ELN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anel. Blood. 2017 Jan 26;129(4):424-447. doi: 10.1182/blood-2016-08-733196.
发布于:江苏省富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