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已被视为“新时代的金科玉律”。每当历史话题被提起,尤其是涉及到民族间的生死存亡时,总有人站出来股票配资公司网站官网,以理直气壮的姿态强调:“过去的事已成历史,现在我们都是同胞,团结才是最重要的。”但这种声音不仅出现在我们古代的历史回顾中,现代历史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日本曾在侵华战争中肆意侵略,屠杀数百万中华儿女,这段历史至今仍令人痛心。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某些人总是打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旗号,鼓励大家遗忘曾经的痛苦,忽略3500万烈士的鲜血,甚至让我们忘记那些不可饶恕的罪行,要求我们与曾经的敌人团结。对于这些“团结派”的真实动机,我心中充满疑虑。每当有人提起“元清历史”,总会有这些“团结派”站出来阻止我们深入探讨,他们劝告我们不要揭开历史的伤疤,不要再挑起矛盾,难道这不是在故意让我们忘记历史的教训吗?
“五胡乱华”的历史警示我们,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与我们团结。晋朝时期,王室为了争夺政权,急于引进北方的游牧民族,原本是为了自身利益,却最终导致了华夏大地的灾难。晋朝的内乱和外患将华夏带入了千年历史中最为黑暗的时刻。
从汉朝以来,胡人便逐渐进入中原,经过多代皇帝的宽容政策,胡人不断融入华北地区,势力日渐壮大。到了西晋时期,胡人已经在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定居,并且开始威胁到洛阳的安全。随着西晋王室内斗的加剧,国力空虚,社会动荡,西晋的军事力量急剧衰退,正是这个时机,胡人势力纷纷起兵,逐步占据了北方的大片领土。
展开剩余75%最初,胡人只是在西晋强盛时与其表面上维持团结,因为他们希望从西晋获得好处,或者因为他们一时无法打败西晋。然而,随着西晋的衰退,这些胡人势力迅速起兵反叛,甚至在短短的数十年内,北方出现了数十个政权。西晋选择引进胡人,看似是为了增强国力,实则是一颗定时炸弹,最终西晋的灭亡正是因为这种政治失误。
历史并未给予我们警示,反而在唐朝时期,类似的错误又一次发生。大量胡人被迁移至长安、洛阳等地,这些胡人不仅占据了重要的战略位置,还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力。许多节度使开始任命胡人为官,安禄山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他是粟特人,与其他游牧民族不同,他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中亚地区。安禄山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关系深得唐朝朝廷的宠信,并且成为了杨贵妃的干儿子。
然而,在唐朝政权的衰落之际,安禄山以平叛名义发起了安史之乱,并在短短数月内攻破了洛阳和长安,建立了伪燕政权。唐朝朝廷对胡人的迁入政策虽然在初期表现出了一定的团结与和谐,但一旦国家衰弱,这些外来势力便毫不犹豫地反叛,最终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我们历史的特色之一便是长期的“无神论者”文化,与世界上大多数宗教信仰不同,中华文明未曾有强大的宗教统治。相比之下,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具有强烈的排外性。他们将自己信仰的对象视作唯一的真理,而对不同信仰的群体视为“异端”。这种排斥与对“异教徒”的敌视,常常导致宗教间的冲突。
其中,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信徒人数最大,影响力也最为广泛,这两个宗教的共同特点便是极其保守和排外,尤其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冲突。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的民族,是否能够被这些宗教接纳?要知道,他们的教义中,异教徒往往被视为危险的存在。举个简单例子,伊斯兰教信徒不可食用猪肉,而我们中华民族却自古以来以猪肉为主食,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难道不使得我们在他们眼中显得尤为“异类”吗?
想一想,当我们日常生活中与猪肉为伴,而这些信徒视猪肉为“污秽”的象征时,我们在他们眼中的形象会是怎样的?这种文化差异和历史冲突使得我们很难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尤其在清朝末年的“陕甘起义”中,我们不难发现,那时的一些宗教势力在当地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历史不容忽视,陕西、甘肃的朋友或许能给我们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感悟。
团结同胞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搞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同胞。尤其是在面对宗教势力时,若对方的教义排斥和敌视我们,我们便不应幻想能够与其和睦相处。如果对方的宗教思想充满排外,那么即使他们口口声声说愿意团结,我们也应警觉,因为这背后的真实意图往往与表面言辞大相径庭。
我在第一次了解清朝末年“陕甘起义”历史时,内心充满震惊,这段历史让我深刻意识到,如果不是左宗棠坚持“抬棺进疆”,我们可能早已失去了那块土地。这段历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提醒我们,历史的教训绝不能被遗忘。
发布于:天津市富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